討論筆記【2023年7月28日|公民議題大家來討論|再生所得:實現未來世代社會進展的關鍵】(於2023均優學習論壇中討論)

本文由2023/7/28「115B實驗室」發起的【公民議題大家來討論】再生所得:實現未來世代社會進展的關鍵,摘錄整理。這次在2023年均優學習論壇中進行,分成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由115B實驗室介紹再生所得的基礎概念,第二部分則是由參與者一同討論再生所得實踐的各種想像。


活動連結


目錄


簡介

「再生所得」是一個進步於永續保持現狀的概念,代表著能夠恢復、修復或重新生長的能力。它涉及到背後的環境、社會和經濟的協作,以實現可持續性和共享。

115B實驗室的「公民議題大家來討論」,為綜合部分由115B實驗室介紹,部分由參與者發表倡議及討論的形式進行。每次討論會進行錄影分享於社群,供給社群參與者繼續討論使用。參加討論的參與者,皆可申請參與者NFT,作為參與討論共創的數位證書。

本次的討論,在均優學習論壇中進行,時間為120分鐘,分為兩個階段

  • 分享再生所得的概念
  • 開放工作坊討論

第一個階段,由115B實驗室的成員,為大家介紹了再生所得的基礎概念及想像,分為三個部分

  1. 再生所得策進會(RIDA)簡介
  2. 再生所得應用的想像:永續贊助計畫
  3. 再生所得的實踐可能方式:基於心智需求為基礎的股權調配系統

第二個階段的開放討論,則是邀請參與者分享對再生所得的想法和看法。


再生所得簡介

聽到「再生所得」一詞,您覺得是什麼?或想到什麼關鍵詞?

本次討論前,線上報名者以及現場的參加者透過Slido分享「再生所得」一詞的關鍵詞聯想。可以看到大多人會想到「循環」一詞。除此有的想像是基於再生能源、循環經濟應用於經濟發展上,另外的角度,則是將所得再生。

再生所得關鍵字

什麼是RIDA

「沒人能真正擁有,你只是幫下一代保管它罷了!」這句話是世界名表百達翡麗的格言。其實不僅是百達翡麗如此,萬事萬物也都是如此,我們不只是消費者而以,還同時是保管者、照顧者,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讓這些資源延續下去,再生不息。

要設計一個循環、再生的經濟模式,必須在一開始便設計共同設計交換機制,每一樣物品都可以在使用者使用完畢後,透過次級市場再次交易到下一個使用者手中,再生發揮價值的同時也帶來所得。

再生所得 vs 傳統所得

  • 方式
    • 傳統所得:製造商品/服務,販售給消費者獲取所得
    • 再生所得:將現有的物資透過次級市場交易獲取所得
  • 資源的使用
    • 傳統所得:耗損多、容易因過度生產造成浪費
    • 再生所得:耗損小、只需摩擦成本與整修資源
  • 對經濟的影響
    • 傳統所得:帶來GDP成長
    • 再生所得:不列入GDP成長
  • 觀念差異
    • 傳統所得:消費者導向,消費才能帶動經濟成長看似變有錢了,實際可能是通膨或是消耗資源更多
    • 再生所得:再生循環導向,人人都有責任照顧好資源經濟不成長但社會卻更富足,跳脫一切向錢看的價值觀

RIDA歷史

  • 2006 - 中華投資環境策進會 - CIEIA。為了解決熱錢在金融市場流竄對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在過去10多年舉辦過各類型大小活動與講座,教育大眾正確的投資知識與心態。 後來創始團隊逐步理解,有價證券的買賣是一種二手資源的交換,透過次級市場的機制,能夠讓資源有效的重複使用。經過了數年的研究,整理出一個運作框架,並透過這樣的框架創造出再生所得。
  • 023 - 重新改組成再生所得策進會(籌備處) - RIDA 將過去在投資環境的心得與經驗運用在經濟這個面向,讓社會認識不同的所得方式。

RIDA目前的計畫

  • 再生所得的教育推廣
  • 招募協作夥伴與會員
  • 與不同組織共同協作,設計符合的再生所得方案
  • 參與各類活動,研究再生所得的應用

歡迎大家共同加入RIDA(表單連結

永續贊助計畫

前面提到了再生所得的概念,這邊提到了一個可能的應用場域。永續贊助計畫的發想,是觀察到公益組織的金流上的限制,目前主要依靠捐贈贊助而來,當因各種因素捐贈贊助受影響時,金流變得不可持續。

對公益組織來說… 需要捐款人的持續性與數量級,才能支撐組織的發展。 然而據台灣公益責信協會報告指出,月入6萬以上的高 收入人群普遍才會選擇定期定額;台灣自律聯盟報告 則指出,數位化不定期不定額捐款仍占70%。

則指出,數位化不定期不定額捐款仍占70%。 對捐款人來說… 想回饋社會的心,也會因為個人收入的變動經常 「有心無力」,給捐款一個永續的機會,助力個 人公益有更長遠的機會。

永續贊助計畫的構想是,將已有贊助金流的「蓄水池」轉化為「細水長流」,永續的透過合理、穩健的方式讓「單向捐贈」變成自主「永續贊助」,符合「經世濟民」原則讓社會更加美好、善款善用,基於團結經濟學即透過互助合作的方式改善生活質量的生產生活模式。

現場討論

  • 討論:這個計畫是會由115B實驗室(RIDA籌備處)發起,然後去募集資金,並去使用分配嗎?
    • 回應:目前這個部分115B希望不涉及募集及資金的處理,而是去輔助非營利機構將已有的資金去做利用。
    • 回應:這個計畫目前還處於很早期的意見收集階段,主要是討論一個非營利組織可否不需要持續靠捐贈、贊助得到金流,因為這樣會變得無法自主。會遇到像是這裡討論的,該不該將資金流向某一個組織再投票進行分配,如果這樣可能也會像原來一樣變得不自主。更好形式可以是每個非營利- 組織有自己自主的金流,但RIDA輔助去做自主再生使用。
    • 回應:在使用上可能會有許多問題需要去探討的,例如法規上的問題,不同非營利組織可以利用資金的限制有哪些。
    • 回應:這樣的概念,在過去有類似社會企業的概念,嘗試能幫助社會,又有一定的自主金流。然而營運上會遇到許多問題,例如變回傳統企業利益導向的問題,或是營運上的議題。永續贊助計畫希望找到另外一種方式,可以讓非營利組織資金持續自主的方式。
  • 討論:我們有關注到在美國有類似新經濟聯盟NEC之類的組織,避免類似傳統非營利組織只能透過捐款的形式,而可以形成團結經濟的模式。
  • 討論:是不是最快解決這些問題的方式是透過修法?
    • 回應:目前在115B實驗室的討論中,修法推動尚且還不在主要討論的範疇。也希望能跟不同非營利組織交流,去探討出可以有實質助益又能落地的方式。
  • 討論:公益組織如果要有池子去做利用,是否需要去符合一些在環境等各個面向的正確使用?
    • 回應:價值觀上,使用的過程也應該去符合一些永續再生的價值,例如資金的投入避免去碰觸石油、屠宰…等不具有可持續性的生產。

ACIS(擴增集智系統):基於心智需求為基礎的股權調配系統作為再生所得的實踐方案

前面討論到了再生所得的概念,以及可以有幫助的實踐場域。但在剛剛的討論中,也會發現不同的實踐方案,也會衍生的不同的議題。例如,如過再生所得的實踐過程,只能透過專業人士以基金的形式,會變得過於階級化,並且無法普及。像是永續贊助這樣的概念,有些金融領域也嘗試在進入公益單位,但會遇到金流變得只能流入一些知名的非營利團體,並且由金融壟斷式的操作,使得許多不同多樣需求所形成的非營利組織無法獲得這樣得到的好處。

因此在實踐的過程,需要包含一些非中心化的方式,如同教育中去學校化概念的需要。這邊會介紹一種可以對於每個參與者都相對低門檻實踐的過程,利用既有的股權二手市場去獲得再生所得。這個概念有些像是在永續、再生等概念較火熱的現代,參與永續再生不代表需要透過大量的集資去建立再生,而可以是每個人從身邊的消費動作,都是一種投票這樣的概念。股權買賣,也可以透過小額的買賣,以投票精神去由傳統對立競爭的炒作,轉向去對再生有正向支持的股權買賣方式。

這個體系是建立在一個概念,過度金融化造成經濟、社會、環境的惡化。其中,消費是經濟需求的核心,需要有一個方式使得經濟、社會、環境這樣的集體智能系統更好的協做。

做法是

  • 幫助經濟增長,以需求堆動資源投入,取代投入推動需求。像是主婦聯盟合作社這樣的組織所做的,是因為有理性與感性的需求來生產,而不是金融商業的資源推動生產,造成過度的消費。
    • ACIS在股權的實踐上,會以需求堆動資源投入,取代投入推動需求 消費者理性及感性需求(購買力)/ 成本>1 消費群需求增加>0。
  • 將社會資源活化,去除過度金融化。
    • ACIS的做法,將社會資源活化&去除過度金融化二級市場熱度轉為擴增消費者群連結。
  • 撤除對環境傷害之消耗性生產的投入。有些單位,例如350.org,透過撤除對石化燃料的資金投入,來幫助解決氣候變遷議題。
    • 撤除對環境傷害之消耗性生產的投入,如石化、畜牧、菸酒、軍火、賭博、金融…等。

不同的組織,有不同的方式去推動上面的不同動作,我們也可以用股權調配的方式去進行再生所得。透過這樣可以在經濟面向獲得自主消費需求,給地球自然再生的時間,並且參與者可以得到激勵。

這樣的POC的過程,優點是幫助的再生,然而目前也有難點,在於這部分對於參與個體的經濟提升的資料比較容易量化,但對再生的幫助,在參與者少時,需要一些想像。這像是前面提到的每一筆消費是一種投票。

前面這樣的例子,是用在股權上面,但也可以用在不同的面向當中,也就是每個人的各種動作都可以透過個體的小力量參與。


打開再生所得的想像

在線上的活動報名中,有參與者填了一些對於在生所得的想像,以及想討論的問題。這次後面的時間較短,會以現場的大家分享討論為主,線上的討論則是做為參考使用。

再生所得的想像

現場參與者分享及討論

  • 分享:這個名字蠻新的,來聽了以後才有些了解,蠻喜歡這個概念。自己是在體制外教育長大,大學才到了體制內,剛大學畢業,在推動民主教育,不是公民教育,而是把民主、教育結合,明年會推動一個有30多年的國際民主教育年會在台灣舉辦。聽過一個以色列的團隊在做Educoin,利用學習資源串連的概念。像是前面ACIS提到的以需求投入資源,是由學習者有需求,去做串連城市、世界各地的資源,取代像是由學校先做出內容的傳統形式。使用Educoin獲得學習需求,也透過提供內容獲得Educoin。
    • 回應:也蠻喜歡Educoin這樣的概念,像是從學校脫離雖然有社大這樣的組織,但其實有很多社會學習資源已經在了,可以把分散化的需求去把既有資源連結,是很棒的概念。
  • 分享:也喜歡這樣的概念,還在學習,但想知道有沒有成功的案例。自己是護理師也是園藝治療師,之前有聽過有醫師提過社會處方籤的概念(一種非傳統的醫療處方形式,其中醫生或專業人士會推薦或開具一些社會活動或資源,以提升患者的健康和福祉。),但台灣實行遇到一個困難是,社會氛圍希望有低成本又高效的方式,這個氛圍是否也會對於發展再生所得不利?
    • 回應:聽到醫學,會想到有圈子在講再生醫學,不透過藥物等高效的形式,而是透過一些自然療法使人自己修復。這樣的圈子的確是比較小,需要一群人共學,曼滿打開大家的想像。另外一個部分,醫學在其專業也有其需要之處,不單純就是僅為了高效。如果在考慮個人的效率時,有時就會忘記再生所得這樣的概念需要。好在是,台灣開始有更多這種不追求由上至下、效率至上的討論在成行,例如均優學習論壇這種在教育上不透過少數人快速制定政策,而是由下至上。
    • 回應:在很早時曾加入金融業,當時很少人能理解這些需要非由效率至上的概念,然而可以看到社會在轉型。現在年輕人會在很早就開始去思考未來、社會的變化。可能因為是像是每個人有感受的氣候變遷議題,讓再生能源推進。再生議題上面,應該需要分散式的發展,就以再生能源來說,台灣過去幾年一直由政府由上至下推動,變成有利可圖為考量,而失效。因此再生所得需要先轉變大家的思想,真的讓大家改變過去金融高效、有利可圖。現在社會氛圍、國際互聯網,也加速的各地的交流,以及各種工具加速了不同領域間的交流。
  • 分享:之前沒有聽過再生所得的概念,就自身來說,曾經在補教界很早便規劃了退休,由於接觸了自學生,自己也開始自學以及共學。自己已經超過50歲,也共學實踐青銀共創。以前的同學在金融業,開始做些量化交易。久了以後也在思考裡面有許多負和遊戲,該如何轉變將資源投向對實體經濟有幫助的部分。自己會關注社宅等議題,但也有朋友認為買房子是為了賺錢。這些朋友有不同的面向,從學生時代便在一起,但可以看到隨社會參與的變化。也有同學當教授,研究波浪,把這些融入,希望有人可以幫自己聚焦。慢慢在理解再生所得這件事。
    • 回應:從個人的需求、退休、再到金融,會關注個人議題,然而在最後也會持續思考這樣是否對背後實體經濟有幫助。再生所得,也跟這樣的過渡很像,有「所得」這兩個字,代表著這不是一個鄉愿是的只考慮環境社會,但在有再生,去了解小我和大我間的橋樑。過程中,有些動作不容易區分,需要一群人共學、去產生想像。有個難點,對個人的所得很能見到變化,但對於社會環境的再生,不這麼直接,需要透過共學去想像。
  • 分享:這一兩年接觸了些循環經濟、再生等概念,感覺年輕人對物質的需求可能比有社會歷練的人還來得重。會想要更多錢、找到更好的工作,比較不太能想到要去再生。
    • 回應:可以理解這個問題,有些像是前面提到金融話對經濟影響的過程,在經濟的初始,透過金融化的確有部分幫助,然而隨著時間,發現反而形成反作用。
    • 回應:這或許跟整個社會經濟的機制設計有關,一開始便沒考慮再生,而是以消費導向。社會先要有些聲音,讓各種機制、製造有考量。像是有廣告討論了沒有標籤、包裝的寶特瓶,在現在變成消費者被訓練成要看到花俏的包裝。未來會需要一些轉型,像是不用過度包裝,甚至像是環保杯。再生所得,有所得這兩個字,很重要的一點是,這樣的參與對個人也是有正向反饋。像是買房,造成更多買房,引發社會分化。參與在這個機制體系的人,也被影響。對話的產生、互相理解才會幫助改變,慢慢推動例如政府的改變、機制的改變。不應該去透過打倒既有,而是去產生對話,否則打倒人的群體可能會變得孤立,或變成另一種壟斷。
  • 分享:有朋友置許多田地,租給企業等單位,但越來越難。詢問過朋友是否願意交給政府包租代管等等形式,以及一些能夠幫忙社宅活躍的單位,去串連,同時解決每個個體的困境。社宅是否不要全部透過補助,可以有資金池,自主的經濟,也變得很重要。像是青創戶,不用參加抽籤,但租金並沒有真的被減免,並且要求要做許多活動,政府也沒有投入許多資源,變成變相的壓力。在思考,這些青創戶做的事,可不可以變成經濟行為,產生類似斜槓。如果時間到了不可以繼續住,可以居住在附近,把原來的技能變成對這個社區的持續經濟服務。像是前面提到的Educoin,也可以有類似這樣的社區貨幣去連結這樣的人群,甚至像自學生,這樣這群年輕人不用被持續推向前面提到以效率為導向、過度消費的經濟體系。
    • 回應:自己也是自學生,發現教師其實害怕學生一直問問題,破壞既有的流程。最後變成在學校的圖書館自學。
      • 回應:現在台北也開始有一千多位學生,有體制內的自學,這些學生不需要強制性待教室,但在不同的處室內學習。
    • 回應:傳統教育體系,變成有上至下,避免脫隊。
      • 回應:過去的教室,裡面變得很安靜,但現在也不需要再回到這些。
    • 回應:這幾年比較常聽到自學,有同事是一週有幾天要去學校,但大多是在家自學,這樣的概念也讓許多人接觸到這些概念,不會只是單純排斥,而是可以思考。
  • 分享:像是社宅中的共學、唱歌、運動這些共學都開始有,但走入經濟,像社區貨幣等,需要一些沙盒實驗的存在。
    • 回應:像在的確看到在技術及法律,有些沙盒的出現。能不能做起來,還是在於這些需求是否存在,串連。也就是對話的存在非常的重要,就像在菜市場買菜,不是僅有價格考量,還有對話。
      • 回應:有做過類似的,把它叫做深夜食堂,讓大家討論真的需要的,這樣便不會造成過度消費。
  • 分享:接納所有人的 工作型農場,因為自己有在做園藝治療。在想是不是可以將生態農場的茶包,送進企業的茶水間,另外也讓員工到農場進行參訪學習。這樣的模式,是否可以變成ESG點數,吸引企業購買。
    • 回應:變成點數的部分,如果與碳揭露有關,可能接受度會提升些。但ESG目前主要是專注能源,商品的部分也會連接到再生能源等。另外一個部分是關於社會貢獻的部分,也有,但相對少一些。
      • 回應:有朋友說ESG對企業是小錢,對企業的吸引力在於是否能幫其賺錢。
    • 回應:會想到的是,這除了ESG以外,是否有其它真實的需求,ESG應該是作為輔助而已。以這些茶葉,如果是給員工或客戶,這些茶葉是否是這些用戶需要的也應該是主軸。

小結

本次的討論中,第一部分介紹了再生所得的基本概念、有幫助場景的想像、可實踐的方式。

  • 再生所得策進會(RIDA)簡介
  • 再生所得應用的想像:永續贊助計畫
  • 在生所得的實踐可能方式:基於心智需求為基礎的股權調配系統

在第二個部分,由現場參與者討論對再生所得的想像。

大家對於這個概念表示陌生,但也認為新奇,喜歡。

其中,有參加者提到了以色列的Educoin案例,這個概念利用學習資源串連的方式,讓學習者可以透過提供內容和獲得學習需求的互相交換來獲得Educoin。大家都對這樣的創新概念感到興趣,認為這有助於將教育和學習資源更加開放和民主化。

另外,討論中也涉及到對於社宅、自學、共學等議題的討論。大家關心社宅如何發展成更持續的經濟活動,以及如何利用共學和社區貨幣等方式來連結社區中的人群,推動社會和經濟的改變。自學和共學在討論中也得到讚揚,這些方式讓學習更經濟自主和有彈性。

在討論中也有涉及到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的話題,大家討論了ESG在企業吸引力上的作用。有人認為ESG在一定程度上能吸引企業,但更重要的是要滿足用戶真正的需求,而不僅僅是符合ESG指標。

對於再生所得推進的困難,有參加者從社會處方籤與開藥的比對,效率導向的社會氛圍,造成了這些概念的推廣困難。另外社會新鮮人也因為身邊的消費主義,被推向金錢導向的生活、工作方式。

整個討論中,大家強調了對話的重要性,透過對話讓人們共同理解和推動再生所得的目標。我們意識到再生所得不僅僅是一個環境和社會的議題,更是涉及到經濟體系和個人所得的關聯,需要共同努力和共學的方式來想像和推動。

最後,我們也討論到了社會的轉型和思想的改變對於再生所得的重要性。一些成熟的概念和做法可能需要改變,才能真正實現再生所得的目標。這次討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思考的平台,讓我們更加了解再生所得這個議題,並希望我們能繼續保持對話,推動這個有意義的概念的發展。


115B實驗室

「115B實驗室」是由「嘉鼎智能團隊」,呼應社會團結經濟浪潮而成立,主要在協助個體、或組織,運用國際股市連結全球社會經濟的人心智能,增強本身經濟實力;並在過程中融合永續進展的理念,追求經濟、社會、環境各方面的均衡進步發展,尤其經濟上要符合(經世濟民)道理。


【RIDA-再生所得促進協會會員招募】

現今的經濟制度過度強調個體競爭和利益追求,忽略了團結經濟和社會再生的重要性。這種制度分配資源的方式雖然強調效率,卻忽視了公平正義、社群凝聚力和環境永續的價值。然而,經濟的發展可以擁有更多元、更具共融性的路徑。RIDA 再生所得策進會提倡著以團結經濟和社會再生的概念,重新定義經濟發展的目標,並以此來取代尋租、掠奪和零和博弈的方式。

在這樣的背景下,RIDA致力於協助弱勢群體創造持續的收入機會。許多群體面臨著收入無法持續的困境,他們過度仰賴社會的慷慨捐助才能維持營運,而政府資源的有限性無法滿足迫切的需求。因此,我們需要重新思考,以團結經濟和社會再生的概念來尋找解決方案。可參考RIDA提倡的永續贊助計畫。

RIDA深信,經濟的發展應該建立在團結共融的基礎上,同時注重環境永續和社會正義。我們提倡將再生的理念應用於經濟運作,善用資源並重視資源的再利用和循環利用。這種轉變不僅有助於改善個體的生活,更能促進社區的繁榮和生態的恢復。

RIDA目前正積極擴大招募,我們誠摯地邀請社會各界的人士共同參與,攜手創建一個基於團結經濟和社會再生概念的經濟體系。不論您是經濟學家、社會工作者、創業家,抑或對經濟學和社會再生有濃厚興趣的人士,我們都歡迎您加入我們的行列。透過集思廣益,我們將共同探索創新的經濟模式,促進社會的共融,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再生。

在RIDA您將有機會與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事,為實現團結經濟和社會再生的目標做出重要貢獻。讓我們攜手協作,共同創建一個更公平、更可持續且更具共融性的經濟體系,為當代和未來的世代塑造更美好的明天。

Join RIDA Now !!!

👉 https://pse.is/4zj3ae

RIDA招募


團隊聯絡

加入團隊

104 (嘉鼎智能|115B實驗室)

社群媒體

歡迎加入我們的LINE社群一同推廣永續所得倡議

👉   115B實驗室 LINE 社群

👉   115B實驗室 FB

  • Copyright: Copyright is owned by the author. For commercial reprints,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for authorization. For non-commercial reprints,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
  • Copyrights © 2021-2024 115B-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