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議題大家來討論】自適應準則,擴增集智的再生迭代|活動筆記

本文由2023/9/22「115B實驗室」發起的【公民議題大家來討論】自適應準則,擴增集智的再生迭代,摘錄整理。這次,除了討論過程,也開放主題由參與者一同決定。


活動連結


目錄


簡介

本次以「ACIS(擴增集體智能)協作指南」的第7準則,自適應準則為元素,

我們將深入探討擴增集智如何在再生經濟、經濟能量、人心智能等領域中展現獨特魅力。自適應準則是指擴增集體智能系統(ACIS)在其設計和運作中具備了適應性的特性。

這意味著ACIS可以靈活地適應不同的應用模式,以滿足使用者的多重需求。同時,ACIS還需要能夠應對不同的環境變動,透過自動調配機制確保在環境變動中能夠持續高效運作。最重要的是,ACIS必須具備再生迭代演進的能力,透過汰舊更新機制確保其長期可持續發展,不僅跟上技術的變革,還能不斷改進和升華集體智能的表現。

整理出來,至少包含三個面向,「適應不同的應用模式」、「應對不同的環境變動」、「再生迭代演進的能力」。

社群對本次議題相關概念的初次想像

在本次活動報名時,便收集對於「人心智能」、「自適應」兩個概念的聯想。

看見「人心智能」一詞,會想到什麼關鍵詞?

這次收集到的關鍵詞,包含「共創」、「集體智慧框架的擴展」、「創造力與約束力」,這一次的收集內容,相對過去來說,大家有更關注在人心的部分,而非智能的部分。

這點在人工智能火熱的今日,又顯得更重要。

人心智能

看見「自適應」一詞,會想到什麼關鍵詞?

「與時並進」、「流動」、「滾動式調整」、「相容性」,可以發現與「適應不同的應用模式」、「應對不同的環境變動」、「再生迭代演進的能力」等三個面向都有所對應。

自適應

本次討論參與者

  • 麥克風參與

    • Jeffery
    • Jolin
    • James
    • Sherry
    • Huanry 黃世和(主持人)
  • 文字參與

    • Brian
  • 文字摘錄

    • Huanry

報名者希望可以和大家一起討論的主題

Huanry(主持人):在報名時,我們有收集大家希望討論的議題,本次有兩個

  • 個體與群體心智快速流動,這是種什麼樣的經驗?
  • 共創

由於第一個是由Jeffrey提出,請Jeffery分享這個主題的意思,以及請各位夥伴分享對這兩個主題的看法或聯想。

Jeffery:關於「個體與群體心智快速流動」,以今天的活動為例,自己是一個個體,到了嘉鼎智能115B實驗室這個集體參加活動,也在感受及了解自己能吸收多少,以及會幫助到這個集體多少。活動前聽到了許多例子,像是Huanry提到的接觸即興,也感覺很有趣。

Huanry:這也會想到集體智能的集體和個體的智能流動性問題。以接觸即興來說,被認為是創造集體智能的一種表現,但對於習慣的人,是否能讓新進的個體融入,如果不能,則可能也少了適應新群體的表現。

James:聽到這些概念會想到在一個文化或群體中,例如工程師的文化是一種群體,但是不是可以去生出觸手,了解到用戶所需要。

Jolin:以前會聽到設計師自己個體的生活經驗,會影響到其設計的思維,再影響到整個設計領域的集體。

Alvin:以螞蟻來講,許多人雖然認為其具有許多集體智能的表現,然而實際上一個個體的螞蟻進入蟻群,卻會因為氣味等因素無法融入。群體是否能夠接收個體,也令人值得得思考,像是外國人到達如澳洲這樣的國家,有兩個面向的適應流動,一個是澳洲是否能接納外來人士進入,另外是外來人士是否能適應其文化。這樣雙方的面相需要考量。

Sherry:新住民為例,在台灣是小群體,政府開始幫助這些像是個體的小群體融入台灣這樣的大群體。如果從更宏觀來看,新住民原來的國家都比台灣大許多,當我們接納這些融入,也反向的是我們融入的更大的群體。

Jolin:共創的部分會想到雲端協作,讓許多共創變得可能。

James:大的群體對小的群體,往往都是複製、殖民、索取資源。以美國為例,然而後來變為從歐洲來的多元文化、宗教的融合,但又形成了以白人為主的另外一種大群體。

小結

在這一段我們更多討論了關於集體、個體,或是大群體、小群體間的心智流動,會發現這是需要相互的,也自然引入到這次的主題,自適應。

對於大群體要如何接納小群體的融入,從更大的層次來看,也代表著可以去適應更大的群體。就入前面提到台灣接納新住民,也代表著嘗試與新住民原來國家間更大群體的適應。


擴增集智的自適應準則

在本段,基於前面提到自適應準則的三個面向「適應不同的應用模式」、「應對不同的環境變動」、「再生迭代演進的能力」,這段,期待透過跳脫這樣的框架,再次進行討論。

你想像的自適應是什麼意思?

Huanry:上一段的討論,可以看到自動連結到自適應準則當中。今天的參加者過去都討論了關於集體智能的意義,這次不再進行討論。簡單來說,集體智能是強調集體的智能,而非個體。如果一群人,既使裡面每個個體都具有高智能,也不一定會在集體會呈現出好的智能。所以我們常聽到群聚效應等等的概念。
接下來討論自適應的概念,我第一次聽到這個詞是關於網站,當手機時代來臨了以後產生了這個需求,網站要同時符合電腦端、手機端的適應。
後來在集體智能的領域也聽到這個概念,如何群體能自我適應不同環境的變化。

Sherry:我第一次也是在網站領域聽到,後來會想到一些像是AI時代如何自處,包含工作及人生如何自我適應。

Alvin:最早聽到這個概念是在工程領域,像是變頻。後來會聽到像是ChatGPT也有些自適應的過程,去適應問題者要的答案。

Huanry:這聽起來會產生過度擬合的狀況。

Alvin:是的,像是以前有某的品牌,變頻效果不好,卻用取巧的方式去調整冷氣數字,但沒有真實變化。

Jolin:以前沒聽過自適應這個詞,這會想到有些AI管家的概念,去專門適應學習成主人需要的樣子。

Huanry:這會想到有文章在討論AI的雙生火焰,一個部分可以去監測一個人更幫助一個人,但可能也產生了過度擬合人,或是資料安全的另一面議題。

James:過去沒聽過自適應,只聽過適應。就像是IT中的模組功能,可不可以與其他不同語言的模塊有兼容性。

在其他的例子會想到像是產業外移,該如何面對適應。或像是麵包店原來在交通轉運中心,當不再是其中心時,要如何適應人群的減少。

另外會想到嘉鼎的心智元的概念,要如何幫助如然受到環境變化的人?

Huanry:這會想到有長期和短期的,以心智元來說,的確適合長期的共學,像是健康中的保健。然而短期問題,就像疾病一樣,不一定能幫,但保健便是為了避免面對極端情況無法適應的提前措施。

Jeffery:適應是一定會發生,但很在意要如何幫助人可以無痛的去適應。

Brian:如下文將企業法人視為AI的話,那人和AI的協作,應該也就與人和企業團隊之間的協作,有著相同的重要性
https://indica.medium.com/the-worst-case-scenario-for-ai-is-already-here-b224721402ee)

Huanry:文章先提到企業這種人造的產物,已經有了人格,包含在法律上具有法人,並實際上有了許多影響力,可以做過去被認為人才能做的事。而認為企業可以算是一種人工智能AI。 有人認為企業的決策是由人組成,然而實際上卻不不完全,既使是CEO都不真正完全控制這個機器的運作。 許多人擔心現在提到的人工智能,如ChatGPT會對人類造成影響。 然而實際上,從荷蘭東印度公司開始產生了企業的概念,企業這種AI對人類的負面影響早已長久存在。

Alvin:有些討論人與AI一同長大,最後人變成是AI造出的人。企業去有一定的自適應能力,在疫情中小型的企業逐漸消失,而壟斷是的企業,卻持續適應。以前面AI的例子來說,不僅是AI適應人,也是人在適應AI,除間失去智能。這種情況下,人是否能懂得質疑,也是可以深思。

Huanry:這裡和上面的討論會發現,我們前面提到自適應的需要,但這裡會發現AI的自適應的能力,會對社會造成一些反面效果。要如何避免,剛剛提到的適應和質疑間的平衡也是需要的。

Jolin:推薦一部相關的電影『窒友梅根』

小結

在我們討論集體智能的自適應的過程中,一個部分可以發現這是雙向的,個體如何適應集體,集體是否能適應個體。但我們討論中也發現,要擴增集體智能,要的不僅僅是適應,也會需要保有其能夠質疑的能力。


115B實驗室

「115B實驗室」是由「嘉鼎智能團隊」,呼應社會團結經濟浪潮而成立,主要在協助個體、或組織,運用國際股市連結全球社會經濟的人心智能,增強本身經濟實力;並在過程中融合永續進展的理念,追求經濟、社會、環境各方面的均衡進步發展,尤其經濟上要符合(經世濟民)道理。

加入團隊

104 (嘉鼎智能|115B實驗室)

社群媒體

歡迎加入我們的LINE社群一同推廣永續所得倡議

👉   115B實驗室 LINE 社群

👉   115B實驗室 FB

  • Copyright: Copyright is owned by the author. For commercial reprints,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for authorization. For non-commercial reprints,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
  • Copyrights © 2021-2024 115B-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