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化對個人的影響

大家會發現金融無時無刻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像是貨幣、存款、借貸、支付…等概念。

以借貸來說,許多人透過信用卡做消費,或有些人透過借貸買房或創業。我們竟然有權利使用不是我們自己的錢,這大概是金融產生的獨特現象。

存款,是許多人常見的保存資產的方式。有些國家會有存款利息,而利息來自銀行向外放貸回收的利息,甚至是政府發鈔(或增加貨幣供應量)而得來。而個人的存款,也會因此而貶值。

大家如果經過思考,應該可以發現存款和借貸以及其各種他金融行為,是相互影響著。而金融的作用,便是做資源的分配。個人如何去如何使用分配到的資源,對個人和整個經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

我們在這邊文章中,會簡單討論過度金融利用將如何危害個人本身,以及整個社會經濟。

而後續文章中,我們將討論機構是如何陷入金融化的陷阱,以及我們該如何自處。


大綱:


借貸的利用及過度借貸的負面影響

以借貸來說,常常是被拿來做兩個動作。

消費

適當利用信用卡借貸做消費,是一個常見金融行為。對個人來說,可以幫助資金運用,預先消費來取得對自己有需求的商品或服務。眾人的消費甚至可以幫助實體經濟成長。

然而過度借貸來做消費,可能造成個人無法償還,不但對個人造成負擔,也造成社會負擔,反而破壞了社會經濟。

投資

相較於借貸消費,投資可能對個人來說,看似是可以增加收入而非消耗的行為。若適當的投資在實體行業,更可以幫助社會經濟增長。而利用借貸投資可以增加效果。

然而投資有風險,若沒有理解投資背後的經濟原理,很可能不但沒有收入,還將自己置入風險之中。

另外,大多的投資,如房產,以及許多衍生性金融商品。往往背後與實體經濟脫鉤,而許多人只是為了這類資產的價格在市場中的漲跌。而形成一種零和甚至是遊戲,亦即一個人透過這樣投資所獲得的收入,只是從另外一個人手上轉移而來,過程中甚至消耗了交易費及手續費圖利了中間金融機構。而整個過程並不直接幫助實體經濟成長。

而更糟的是,過度金融類的投資,往往看起來收益極大且吸引人。當過多社會資金轉向金融投資,甚至透過借貸將其放大。可能造成流向對實體經濟的投資縮減,而破壞了經濟的穩定性。


存款對經濟的影響,以及存款受金融的影響

前面提到消費及投資對個人及社會經濟的影響,以及借貸是如何放大這些影響的。而一部分人因為其中的弊病,傾向於存款,而非資金利用。然而,此一行為卻可能對社會經濟及個人造成負面影響。

存款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當社會經濟中的個體,都傾向於存款而非消費。如此一來便造成社會經濟停滯,而損害到社會經濟。

存款的貶值對個人的購買力影響

由於存款過多,會影響社會經濟發展。政府通常會利用放寬借貸或其他增加貨幣供應量的方式,增加貨幣在市場中的活動,以幫助實體經濟。

然而此一現象直接帶來的效果便是存款的貶值,全球的貨幣供應量大約以每年2%的速率增加著。

更糟的是,增加的貨幣供應量並非平均分配到每個人手上,而是透過借貸的方式分配到少數人手裡。甚至其中更多的是金融機構拿去做對社會經濟毫無增長的獲利模式。

這意味著雖然貨幣供應量以每年2%的速率增加,但個人存款貨幣貶值的程度遠大於2%。

我們可以看到存款和資金利用對個人及社會經濟造成的影響。而過度利用金融,去調節個人或社會經濟,卻又帶來更大的不穩定性。

而許多人,便是長期在下面這種輪迴中逃脫不出

貨幣貶值 -> 需要讓錢增多 -> 需要許多金融商品 -> 更多金融商品造成貨幣貶值更嚴重

金融化造成的輪迴


2008次級房貸危機-過度金融化的危害

在大掠奪一書中,曾經提到 “占經濟產值的七%,以及只創造四%工作機會的金融業,在美國房地產鼎盛時期,卻能在所有企業獲利中占了將近三分之一”。由於金融看起來太過容易賺錢,越來越多個人及組織參與在其中,造成其大到不能倒的現象。

亦即當這些過度金融化的公司,已經從各面向影響到經濟運作的某些層面,而政府及許多機構往往又耗費更多資源,去撐起這些金融化公司繁榮的假象。

然而泡沫總有天會破,2008的次級房貸危機便是很好的例子。

房屋貸款是許多人常見的大額貸款行為之一,常見的是貸款買房,並將房屋抵押給金融機構。如此一來對金融機構來說便是一個看似低風險的投資行為,可以從屋主收回貸款和利息。

然而由於看起來過於簡單,金融機構嘗試將此類貸款及放貸模式,以次級債券的形式,打包成金融商品向一般大眾販賣。

而此一金融商品,因為看似投資回收穩定,大受好評。而金融機構為了創造更多的次級債券,於是降低房屋貸款標準,這一類信用評級較差的貸款,則稱為次級貸款。如此一來增高房屋購買量,而房價隨之提升,並且貸款也更多。

然而由於大量買房者,貸款過多,而當風險性事件發生,還不出房貸,違約時。次級房貸的風險也顯現出來。而一系列的連鎖效應,造成許多金融機構資本大幅下降,雷曼兄弟破產,美國國際集團瀕臨倒閉,造成世界各地緊縮信貸,從而影響到社會經濟各層面。


小結

本文中,我們從個人常見的金融行為,去探討其對個人以及社會經濟帶來的影響。最後,我們以2008次貸危機的例子,幫助大家了解金融機構是如何把民眾拉入金融化的結構當中。我們會發現每個生活在社會經濟的個體,都會受到影響。

後續的文章,我們將討論許多原來作為實體經濟的公司和機構,是如何變得金融化的?

以及作為個人及組織,我們該如何自處,消除過度金融化對我們帶來的風險?


永續所得實驗室

永續所得的概念和實踐並非個人或單一組織可以推行,在此一概念之下,永續所得實驗室也應運而生。

永續所得實驗室的成立便是幫助建立各種永續所得相關概念及實踐方式的推廣合作。

目前,永續所得實驗室由嘉鼎智能股份有限公司營運,未來將朝向形成一社會合作經濟體的形式發展,使更多人能參與合作共建永續所得生態。

除此,擴增集智系統(ACIS)為嘉鼎智能股份有限公司所建立之合作系統,在符合改善社會經濟體永續所得生態鏈下,個人亦可將之作為永續所得的合作系統。

歡迎加入我們的LINE社群一同推廣永續所得倡議

👉 永續所得實驗室

永續所得實驗室


參考資料

Podcast 導讀-大掠奪- Part A

Bitcoin is the Great Definancialization

大掠奪:華爾街的擴張和美國企業的沒落

  • Copyright: Copyright is owned by the author. For commercial reprints,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for authorization. For non-commercial reprints,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
  • Copyrights © 2021-2024 115B-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