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議題大家來討論】永續還是包裝?(一)生活中的永續宣傳|活動筆記

本文由2022/6/10「永續所得實驗室」發起的【公民議題大家來討論|永續還是包裝?(一)生活中的永續宣傳】活動中,摘錄整理。

「永續」一詞,在過去十年,關注度快速上升,特別是2020的疫情,讓大家注意到人類經濟社會如何受大自然被動的影響。「永續」一詞的關注度,很好的幫助人類反思自身與大自然的關係。各種商業產品及服務,也跟上這波熱潮,將產品服務掛上「永續」兩字,期待抓住消費者的眼球。

然而也因為環境、社會、經濟間錯綜複雜的關係,產生了許多「真永續」、「假永續」的爭論,甚至有包裝為永續,但在隱藏面對永續有害的「漂綠」現象。

這次活動,邀請參與者分享這股熱潮的正反兩面,並且討論如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不製造更多問題。


活動連結

活動頁面

【公民議題大家來討論】永續還是包裝?(一)生活中的永續宣傳

活動回放影片

👉   點此播放


聽過什麼關於「永續」的宣傳字眼?

首先,在活動報名表上,報名者已經先填寫了關於曾經聽過跟「永續」相關的宣傳字眼。

ESG

本次19人報名,收集的資料中,「ESG」為最多人聽到。「ESG」關於企業永續關於「環境、社會、治理」三面向的考量。由於金融機構大量宣傳,成為熱門關鍵字,不過也因為指標的主觀性,產生許多思辨討論。(七月的活動主題,剛好是與這一主題相關,歡迎參與討論。)

CSR

企業社會責任,與ESG同樣,以企業的角度為出發,考慮須付出的社會責任。但同樣的也產生商業本質,是否產生挖東牆補西牆的弊病。

淨零排放、淨零碳排

碳排是造成氣候變遷的主要因素,並且直接影響地球村的發展,因而淨零碳排也被大家重視。

SDGs

聯合國提出的2030永續發展目標,以國家的角度,立定了17項與環境、社會、經濟不同面向的目標。相對其它關鍵詞較為多元。

循環經濟

經濟活動與自然資源消耗脫鉤的方式,成為永續概念的重要準則。

其它還有許多不同的關鍵詞,下面將會討論參與者對各種永續相關關鍵詞的反應,以及其正反面向的思辨。

聽過什麼關於「永續」的宣傳字眼?


「永續」一詞如何影響你的消費習慣?

在Slido 上面,參與者回復了

  • 購買時看到永續會做更多功課
  • 回收字眼,會讓自己會嘗試再利用
  • 選擇包裝較少商品或裸買
  • 可循環或可分解
  • 增加黏性
  • 拒絕被廣告洗腦
  • 選擇公平貿易商品
  • 關心產品的產地、來源、成分、等等資訊
  • 不使用一次性垃圾

本次參與者,大多不會因為永續相關的關鍵字去過度的改變自己的消費習慣。然而若是同質的商品服務,則有機會去優先選擇,或是增加消費黏性。

另外,參與者提到,如果產品服務上如果有提到如可以「回收」的動作,部分參與者會增加自己回收的意識。

也有參與者提到,心中有永續相關的概念,會讓自己的消費行為有改變,不是被廣告宣傳洗腦,而是會考慮如不使用造成一次性垃圾的商品服務,嘗試裸買。另外,在購買固定商品服務時,會持續做更多功課,關心商品服務的產地、來源、成分等資訊。

「永續」一詞如何影響你的消費習慣?


曾經對「永續」一詞,產生過怎麼樣的懷疑嗎?

對「永續」相關的關鍵詞,參與者曾感到的懷疑,包含

  • 信任之前先要有效的聆聽、聽懂不同利害關係人的立場跟需求。
  • 不知道到底有沒有真正做到永續,還是只是表面寫一寫而已
  • 認證,無法非常完美,無法一次到位
  • 這攸關到信任、對品牌或企業的信任、以及第三方是否中立客觀的信任!
  • 企業的永續,有部分破壞,永部分宣稱永續,是不是能平衡呢?
  • 表面上寫得正正當當,可以怎麼檢核、公開透明、知後同意呢??

裡面最主要討論到的問題,在於似乎各種宣稱永續的說法,都無法完美被驗證。第三方機構,當有利益關係,便可能無法被完全信任。

例如SDGs或其它指標,非常的多樣,沒有人能完全都分析到,亦即無法完全檢核。若因為幾項驗證而貼上永續的標籤,但有害的部分沒有被揭露出來,是否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漂綠」一詞,常有不同的理解,通常是指外衣包裝為對綠色(環境)有正向幫助,但實質幫助不大。然而更為嚴重的是,不僅沒有幫助,有的甚至是造成更多破壞,但透過簡化的指標包裝,破壞力更為嚴重。

曾經對「永續」一詞,產生過怎麼樣的懷疑嗎?


「永續」一詞,真的只是包裝嗎?

前面提到,「永續」相關的各種概念的限制。但難道需要拋棄這個概念嗎?抑或是這中間也能帶出正向的效果?參與者提到

  • 訂下目標就是好的開始,改變過程比較重要
  • 或者也可以換個字眼(雖然目前沒有想到…),因為永續的”永”,會讓人有距離遙遠、很難盡快實現這樣的錯覺???
  • 可以是包裝、可以是行銷話術,但也可以變成一種習慣,落實在生活各方面。
  • 只要有人做,就有機會改變

一個部分是,如果使用這些關鍵字是作為一種改變的目標,而非宣傳,則形成習慣,依然可以形成正向的力量。

「永續」一詞,真的只是包裝嗎?


如何在消費上符合「永續」,又避免被「漂綠」產品操控?

綜合上面討論,該如何利用「永續」相關的概念,又要避免讓事情變得更糟?參與者的反饋

  • 消費習慣以裸買為主,傳統雜糧行和無包裝商店,透過無包裝商店的選物也可以知道是否符合永續,消費的同時還能避免過多包裝
  • 集智,正反面資訊都要提到
  • 推推「從自身需求出發」和「掃了再買」
  • 真正有需求時才去購買,並時常反省、妥善利用這項產品或服務,避免濫買濫用
  • 考慮是不是真的需要一些產品,不過度消費,消費過程多方了解
  • 反省、關注負面的效應,不因為包裝而過度反應
  • 曾聽過有個民間團體做了一個APP叫 「掃了再買」,就是可以掃描後去仔細檢視企業有沒有漂綠的疑慮,是否認真的做永續。

其中參與者提到了一款叫「掃了再買」APP,裡面會提供商品服務的各種檢視資訊。例如有些金融商品宣稱符合許多永續相關指標,然而卻會發現,其造成許多有破壞力的資訊。也就是,透過負面表列的資訊,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楚商品服務背後的各種問題,作為我們選擇的參考。如同參考評分網站,負面評價因為不易被刷,而成為比正面評價更有意義的資訊。

除此,參與者提到「從自身需求出發」,同時依照自己的理性及感性作為消費驅動,才能專注的了解背後的各項資訊。

也有參與者,嘗試不被許多關鍵字過度驅動,但透過如裸買、重複利用、回收循環等概念,來實行「永續」動作。

如何在消費上符合「永續」,又避免被「漂綠」產品操控?


總結

「永續」一詞衍生的各種概念,當如果被過度簡化為各種指標,總是會產生限制。如果單以這些指標,作為消費習慣的參考,便可能造成包裝,造成「漂綠」,並且破壞更多的現象。

要避免此一類現象發生,一部分是把各種永續的概念當作為自我訂定目標,反省的過程,而非包裝的過程。

在檢視的過程,除了多方考量各面向外,反面檢視亦具有重要性。任何經濟過程不可避免的需要利用到部分自然資源,但透過社群檢視各種負面現象,才能評判其所造成的消耗是否為可以透過再生修正。


參考資料


活動參加證明NFT

本次活動,11人以上參與,4人發言(包含組織者),部分參與者透過申請獲得參加POAP

若您喜歡本次參與者的討論,歡迎分享文章,或提供各種贊助給參與者。


115B

「115B」是由「嘉鼎智能團隊」,呼應社會團結經濟浪潮而成立,主要在協助個體、或組織,運用國際股市連結全球社會經濟的人心智能,增強本身經濟實力;並在過程中融合永續進展的理念,追求經濟、社會、環境各方面的均衡進步發展,尤其經濟上要符合(經世濟民)道理。

加入團隊

104 (嘉鼎智能|永續所得實驗室)

社群媒體

歡迎加入我們的LINE社群一同推廣永續所得倡議

👉   115B Slack 群

👉   115B LINE 社群

👉   115B FB

  • Copyright: Copyright is owned by the author. For commercial reprints,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for authorization. For non-commercial reprints,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
  • Copyrights © 2021-2024 115B-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