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vic Tech(技能)共學週報|第99期 (2024.01.09)
前言
Civic Tech(公民科技)主要在於利用各種設計思維、溝通方式、新興技術等工具來推動各種社會倡議,而具有系統思維是利用公民科技各種工具的前提,關心整體系統而避免見樹不見林。
『Civic Tech(技能)共學週報』為『115B永續所得實驗室』內部整理學習使用,『永續所得實驗室』致力於推動社會團結經濟實踐,利用『系統設計思維』(system design thinking)幫助不同個人及組織連結全球經濟系統。
為實踐團隊間共同學習之理念,我們將每週整理各方面的資料、新聞、活動,與各界共享共學,並期待未來各種集智合作形式。
歡迎大家一同參與共學。
👉 點此加入 115B Slack 群
👉 點此或掃描二維碼加入LINE社群如果大家有知道各種新資訊以及好的活動,也歡迎加入我們的LINE社群,分享給大家。
目錄
學習資料分享
系統思維
👉 意識與自由意志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宇宙意識與自然法則之間的微妙關係。提及意識作為超越自然法則的奇特現象,以及萬事循環中的獨特意義。討論自由意志是否存在的複雜問題,從拉普拉斯妖到神經科學,呈現了一種無法輕易下定論的狀態。連結到了科幻電影和實驗,突顯了意識與行動之間的微妙關係,展現了自由意志的複雜性。
👉 Creator vs fabricator: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on problem-solving
fabricator 更在意利用已有的物件、方式讓事情成真,Creator 更在意創新、面對更遠的未來。
去了解自己的特性,可以知道在一個團隊以及情境中要使力時,如何更好的有幫助。
文章後面提到這非二元對立,而是在這樣的光譜中是適應不同的情境。
中間提到幾個技巧去由fabricator轉向creator 的方式,例如
- 不僅去問要解決的問題為何,而是問背後的挑戰、以及整個目標
- 了解終端用戶會面對整個使用者流程,而非單一功能
- 去找出用戶的各種面臨的挑戰
並且透過用戶中心設計的架構來進行思維轉換。
包含
- 對用戶的圖理心
- 了解要處理的工作目標
- 與他人的合作
社會經濟
👉 To thrive businesses must set their sights on regeneration
WEF 的文章中,討論了應該要走向主動積極的再生,取代被動適應的韌性。
也就是不再去對抗自然、去達成平衡,而是去重新連接自然、社會系統,不是與之對抗。
裡面提到的三個支柱,都似乎可以看到多樣性的影子。包含
包含
- 運作要考慮長久,特別提到了要使供應鏈避免依賴於單一來源
- 人及社群,去支持各種技能和想法的發展的人群。
- 技術及資料的蓬勃發展。
有意思的是有一段用了這樣文字,直得反思,『Regeneration is also a concept that comes directly from the Darwinian natural world. Survival of the most adaptive.』
也就是和之前在「團結經濟學」一書及其它資料雖然都有共性提到再生與蓬勃發展的關係。
但這裡卻是認為是達爾文適者生存的說法。這裡重新去理解適者生存不在於要留下唯一物種,反而是透過基因適應不同的環境,需要多樣性才能去主動應對各種環境。
這似乎又隱藏了一些自由主義的概念。其也可能會引發表象的多樣性、自由,但卻變成了壟斷、少數個體的經濟控制,
因而要去反思的是,強調蓬勃,但要避免做法上反而限制了蓬勃。
👉 2024大重構!一個正在應驗的預言:未來你將一無所有,但無比快樂…精英集團不願讓你知道的秘密!
影片提到另一個面向,上面提到的組織也被認為是精英集團,正在從事所謂的大重構。
影片中對WEF創始人所重推的「大重構」內容,提到了跟上面類似的思考。
疫情後所面對的各種思考的問題是存在的,但也被加強宣傳,例如氣溫的升高是確定的,但與碳排的關係卻不那麼直接。
以及利害關係人資本主義產生的背後問題。
最後總的來說,這樣的全球化隱藏了為少數菁英來掌控世界正名。
協作溝通
(本次無分享內容)
設計
(本次無分享內容)
技術
活動分享
1月15日
1月16日
1月17日
1月18日
1月19日
1月20日
1月21日
新聞分享
(暫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