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vic Tech(技能)共學週報第129期

Civic Tech(技能)共學週報|第129期 (2024.08.28)

Civic-Tech-129

前言

Civic Tech(公民科技)主要在於利用各種設計思維、溝通方式、新興技術等工具來推動各種社會倡議,而具有系統思維是利用公民科技各種工具的前提,關心整體系統而避免見樹不見林。

『Civic Tech(技能)共學週報』為『115B永續所得實驗室』內部整理學習使用,『永續所得實驗室』致力於推動社會團結經濟實踐,利用『系統設計思維』(system design thinking)幫助不同個人及組織連結全球經濟系統。
為實踐團隊間共同學習之理念,我們將每週整理各方面的資料、新聞、活動,與各界共享共學,並期待未來各種集智合作形式。

歡迎大家一同參與共學。

👉 點此加入 115B Slack 群
👉 點此或掃描二維碼加入LINE社群
公民科技共學群

如果大家有知道各種新資訊以及好的活動,也歡迎加入我們的LINE社群,分享給大家。

特別推薦活動

第13次 - 共同工作及創意駭客開放日

115B Lab 誠摯邀請您參加第13次「共同工作與創意開放日」!這是一個專為再生經濟愛好者設計的活動,提供輕鬆、開放的空間,讓您專注於工作、分享靈感,並與志同道合的夥伴交流。無論您是正在進行創意項目,還是熱衷於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創新者,都能在這裡找到理想的協作環境。活動當日,每位參與者將有機會與他人互動,並投票選出最具啟發的貢獻者。名額有限,趕快報名,共同探索再生經濟的無限可能!

📅 日期:2024/08/30
📍 地點:台北
🔗 詳情與報名: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408120633201839435492


目錄


學習資料分享

系統思維

👉   A theory of intelligence that denies teleological purpose

文章提到了人工智能在現在是個很好的工具,然而要達到更通用的智能,必須要對智能有更深刻的了解,其中通用智能應該要至少能完成人心智能所能做的任務。

然而,哪些是人心智能該做的事?或是人類的任務?

有的方法是以目的論的方式去探索人的目的,然而作者卻認為,不該如此做,每個個體都可能有不同的目的存在,不應該假設只有個單一的目的存在。
文章希望的做法,是去了解人心智能會執行哪些任務,這樣用到通用型AI時,可以與人心智能去效仿。

然而,這也增加了困難。如果從目的論入手,可以簡化很多內容,不用細節。例如,車子是啥?從目的論的方式可以是幫助移動的工具,但如果拆解成能做的事及任務,可能會涉及許多組成細節。

但這不代表這些任務是無限混沌的,其依然可以找到一些共通性,期使有不同目的的存在。

文章的做法是找到4個人心智能在做的事,去看其交集,或交互使用之處。

4個典範包含任務優化、問題解決、世界建模、精神發展。4個分開來看,皆有其不完整,以及不符合人心智能的整體性,然而交互使用,卻可以某種程度說了人在解決的問題。

透過這樣的角度去理解人心智能,既不是像目的論中有一個至高單一的目的存在,也不是機械化的存在,而是非線性的交互。

期待希望透過這些理解,來跳脫現有狹義人工智能的限制,往通用智能去實踐。

👉   The AI Revolution Isn’t Happening

文章提到了經過調查,大多雇主及經理人認為AI增加了生產效率。

然而由工作者的調查,AI卻增加了其許多負擔,包含其出錯,以及其有許多需要確認之處。

跟互聯網發展開始有同樣的現象,人覺得他可以增加效率,但如果細節來看,其只是外移成本,沒有增加效率。

WHO BUILT THE EXPRESSWAY TO SERFDOM: Are Economists Acutely Culpable?

裡面提到了學術界的經濟學家,特別是新自由主義,與金融體系、政商形成了一種奴役人民的封建體系。

其中,原來亞當史密斯提到市場這個「看不見的手」,原來是希望幫助人民脫離壟斷、被奴役,然而現在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卻是變相的將其變為封建體系控制人的面紗,隱藏這個體系該有的責任,使其洗腦人,讓人覺得這是科學、理所當然的。

👉   Macroeconomics Is Best Described As A Coastline, Not A Machine

文章提到了Mandelbrot作為碎形的專家,認為經濟是如同海岸線一樣是碎形,而不是線性的機器。
傳統,如Dalio的角度,認為經濟有一些規律,而可以找到其唯一的規律。

但如果是碎形的話,雖也會有些規律,但因爲其非線性的特性,會來得更複雜。

例如,國家政策的確是影響經濟的很重要元素,但卻不是那麼的線性,因為經濟複雜系統的特性,可能帶來不一樣的結果。

這或許給我們的啟發,不在於做任何事是無效的,而在於任何的機制,不可以線性的期待一定會給出想要的單一結果。

👉   The Regeneration Handbook: Conclusion

我們的生命存在如果在一個膨脹過快或過慢的宇宙都無法形成。

生命的如此可貴,如此智能,很難說其沒有意義。

有人認為,只要人類滅絕整體依然會好好的。

然而,文章認為不同個體是互相交織而成。

人作為其中也無法簡單說人滅絕便解決了問題。

文章的角度也不認為人就會滅絕,但,但如果不進行積極的再生,將會逝去許多珍貴的生命。

協作溝通

(本次無分享內容)

設計

(本次無分享內容)

技術


活動分享

9月3日

9月4日

9月5日

9月6日

9月7日

9月8日

新聞分享

(暫無分享)


其他連結


  • Copyright: Copyright is owned by the author. For commercial reprints,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for authorization. For non-commercial reprints,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微信分享二维码
  • Copyrights © 2021-2024 115B-Lab